2)第五章(44)议职_陌上行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…他的心头又涌起看《三国志》时的那种奇怪感觉,好象陶启讲的和他认知的历史在大部分地方都丝丝入扣,可细致微妙处却又截然不同。这些有区别的地方实在是太细微了,都是属于他记忆死角的知识,那种茫然怅惘的恍惚感觉就仿佛昙花一现般地在他脑海里骤现倏隐,既抓不住也辨不清……

  三个人又分头在瓦砾堆里寻了一番,最后也没有找到陶启见过的那截残碑。看天色还早,狄栩就提议去偏院的僧舍里坐一会。他说,这庙里的住持和尚在南方学得一手烹茶的好手艺,又藏得有好茶叶,要是进古佛寺而没喝上香茶,那还真不如不来。

  商成笑着答应了。

  他们到偏院的时候,住持和尚已经为他们预备好了上房。献过茶,等狄栩在住持捧来的功德簿子上签了个香油钱,清清净净的僧堂里就剩他们三个人不尴不尬地坐着。

  商成端起杯喝了口水,问狄栩说:“你填的是多少香火钱?”

  “五贯。”

  “这么多?”商成惊讶地说道。他瞄了瞄手里的茶盏,咧了下嘴,说,“怪不得我看住持和尚出去的时候满脸笑容。一一啧啧,就这滋味的茶汤,能卖到这样高的价钱,换成我也得把嘴咧到后脑勺上。”

  狄栩和陶启呵呵一笑,低了头吃茶都不说话。

  商成抬眼打量一圈僧舍里的布置。东墙上挂着一把打开的大折扇,四角用木钉固定住,画着《烟柳蓑衣垂钓图》的扇面几乎把半壁墙都遮了;西墙边摆着两座枝牵蔓系的榕树盆景,形状古雅造型自然,两座景之间是张檀木案,几案上笔墨纸砚四色文房一应俱全;敞开的北窗一幅半卷的精细南竹窗帘,淡淡一派青黄色在阳光的衬托下愈见郁郁深沉……环视一周,不禁感慨道:“好地方。”一连夸了两声,又说,“什么都好,就一样不好一一这里不象个和尚庙了。”

  狄栩笑道:“这古佛寺的和尚本来就是会念经的少,懂营生的多。外面早市上有小半条街的店铺都是他们的庙产,这些和尚们不用沿街挨户化缘都吃不空的钱粮供应,哪里还用得虔诚礼佛潜心修心?”

  原来是这么一回事。

  陶启看商成点头沉吟不语,还以为他触景生情想起自己当初出家时的经历,便笑着岔开话题说道:“狄公言左了。咱们说好来吃茶闲谈,管这庙里的和尚做什么?他们念经也好营生也罢,只要不扰四邻不作奸犯科,凭他们做什么呢?一一有个事情先和子达说一声。也是喜事一一令叔霍公,今科过乡试了……”

  十七叔考中举人了?商成有点不敢相信。霍士其为了帮他,天天东奔西走跑得腿都细了,哪里有时间温书,怎么可能过得了乡试?他急忙问道:“陶公,这事可不能乱传言!一一真过了?”

  陶启捻着花

  请收藏:https://m.dyxs123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