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)第七十五章:潼关生变故_乱唐左心然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是因了诈死而成就的?

  经过这段风波插曲,秦晋的部众开入潼关,辟地安营,百姓则交给当地地方官酌情安置。

  总算到了潼关里,不过秦晋却始终没见到高仙芝,高仙芝带着人马不停蹄一路去巡察附近各个关卡,没有三五日时间只怕是回不来。而往朝廷报讯的人已经到了长安,从长安到潼关的驿道,宽阔、笔直、平坦,战马疾驰一日可走两三个来回,若有天子旨意,甚至当天就可送抵潼关。

  秦晋现在需要做的就是等待,等待天子使者的到来。

  军帐中,秦晋心事重重,郑显礼刚刚忧心忡忡的进来,向他报告了目前潼关的局面,以及对他所带来百姓处境的忧虑。

  “地方官和田建业是一个鼻孔里出气,使唤百姓们当牛做马,抢掠民财,动辄打骂,缺衣少穿,冻饿而死,虐待而死者不计其数,处境形同囚徒一般。只怕随咱们而来的百姓们要戳脊梁骨骂咱们了!”

  秦晋万没想到,唐朝的官员对待大唐的百姓居然和那些蕃兵胡将也没什么区别。

  “非但是咱们带来的三万百姓,潼关下原本就聚集了十万逃难百姓,潼关守将一直使唤这些人挖壕沟,休整城墙。又要防备这些人坐反,便尽给些猪狗不吃的食物,就是猪狗食物也是一日才有半个拳头大小,根本就不够吃啊,上上下下不知折磨死了成千上万人。”

  郑显礼声音愤恨,也不知他是出于对百姓的同情,还是对田建业本人的愤恨。以秦晋分析,朝廷是断然不会开关放逃难百姓入关的,这样会给关中的稳定带来严重的破坏。一群居无定所,又没有恒产的逃难百姓,说难听点就是流民,流民与流寇只有一字之隔,只要一星半点的火星,就能将他们的怨愤与仇恨点燃,一旦处理不好,后果不堪设想。

  潼关的地方官像对待敌人一样对待这些逃难而来的百姓与逃卒,时时刻刻堤防着,压迫着他们,难免不是出于这种考虑。但是,旁人他管不着,自己亲自许诺并由陕郡等地带来的百姓却不能不管。

  如果他知道带着这些人过来,等于才出了虎口便又入狼群,还不如像安置新安百姓一样,引到深山中靠渔猎避难,也好过被当囚徒一样看管起来。

  秦晋也犯了难,安置这些百姓的头等难题是粮食,他们虽然带了不少粮食,但若给数万人供应下去,也吃不上多少时日。再者,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,接济终究不是长久之计。要解决如此庞大的难民群体,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,只有朝廷才具备这个能力。

  这时,契苾贺与乌护怀忠两个人先后进帐,围坐在铜盆炭火前烤着手取暖。

  “少府君还在想百姓的事?”

  大家现在都明确知道秦晋的弘农郡长史已经鸡飞蛋打,不宜再称呼其为长史,一个个也

  请收藏:https://m.dyxs123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