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)第三百一十三章:弹指论朝局_乱唐左心然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秦晋。

  秦晋不想让卢杞过于尴尬,便又顺嘴将话题转移到了韦济身上。

  其实,卢杞一开始就知道,以秦晋目前的官职地位,韦济绝对不会选择依附,他只能选择有限度的合。但是,这等官场上最浅显的道理,卢杞不相信秦晋看不明白,也许另有安排也未可知。

  可是,刚刚秦晋一番感慨,对不能笼络韦济这种人才而表示惋惜,卢杞竟生出了一种奇怪的念头,那就是秦晋当真没意识到,两人之间的微妙关系。不过,这也不算什么,所谓的关系也不是一成不变的。

  现在秦晋的地位身份不上不下,韦济出于实用的考虑,自然只能选择有限度合,他日只要使两者之间的地位变得悬殊,自然也就有了转变的可能。

  “使君,末将觉得,让韦济到冯翊来,反不如让他留在长安。”

  卢杞甚少主动提出意见,秦晋惊讶之余又颇感兴趣,便问道:

  “何以见得?”

  卢杞字斟句酌道:

  “冯翊郡虽然距离长安仅仅一郡之隔,但武军离开长安以后,却失去了对长安各方动向的把控,如果能让韦济东山再起,其用岂非到冯翊来的数以倍计?”

  秦晋大喜,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,比如在韦济的安排上,他就没有过严谨的思考。卢杞今日提出这个建议,显然是此前已经考虑过很多次了,有了此时此刻的机会,才谨慎的提了出来。

  “不错,韦济在长安的确比来冯翊要合适的多。不过,让他继续做尚书左丞却不合适了。而且尚书左丞也是尚书省中颇为重要的位置,以杨国忠为首的政事堂绝不会答应与武军大有渊源的韦济官复原职。”

  “使君所虑甚是,尚书左丞于武军未必有帮助,但有一个位置却大有裨益!”

  秦晋大觉奇怪,卢杞今日真是屡屡有惊人之语啊,便鼓励他继续说下去。

  “京兆尹乃实权高官,虽然免不了左右受气,但韦济一定不会拒绝。”

  “京兆尹?”秦晋没想到,卢杞居然提议由韦济为京兆尹。

  “经过数次变故以后,京兆尹王寿均选择了骑墙壁上观,以杨国忠的性子,一旦重新掌权,必然会容不下此人。与其任之安排人选,不如由使君抢先一步。”

  “先说说,韦济做了京兆尹对武军有甚好处?”

  秦晋不明白,京兆尹虽然位高,但终究不在朝廷中枢,对武军的帮助也就极为有限。当然,如果武军仍旧驻扎长安,那就另当别论。

  卢杞还是是一副不惊不喜的模样,沉声回应:

  “对武军未必有益,对使君而言却是大有益处!按照朝廷惯例,京兆尹兼任河渠使,使君须借重的就是河渠使。”

  说到河渠使,秦晋也猛然意识到了一点。

  “你是说,郑白渠?”

  卢杞拱手道:

  “使君明鉴,的确是郑白渠。冯翊郡所占耕田在关中沃野十有其三,如果疏通了郑白渠,不出两年,粮食产量必然翻倍……”

  郑白渠乃是一条灌溉水系,前身是秦朝修建的郑国渠以及汉朝开凿的白功渠,太宗年间曾疏浚过,但由于施工草草,到现在不过百年时间,就已经淤积过甚了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dyxs123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