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二百六十一章:相公千叮嘱_乱唐左心然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易理解。李隆基最善制衡之道,龙武军在兵变后背**,武军离开长安后,就只剩下了策军一家独大,所以必须在扶起一只力量与之制约,如此才能高枕无忧。

  想明白了其中的关节后,秦晋更是抱定了不发一言的态度。眼下勤政楼中商议的无非是武军走后,长安城中空出的权力空间由谁来填补而已。

  若论扩军的合适的人选,当非中书令高仙芝莫属。但以秦晋对李隆基的了解,这位老迈的天子应该有八成以上的可能倾向于杨国忠。

  往往在这种局势复杂的局面中,择能而拥并非最佳的选择,相比之下倒是选亲更为绝大多数人所接受。

  李隆基之所以屡屡在最后关头都保着杨国忠,不肯将其逐出长安,心中抱的也就是这个念头。

  果不其然,李隆基沉思了一阵后缓缓说道:“高卿病体未愈,还当将养些时日,扩军一事便有杨卿劳动。”说着又向高仙芝投去了征询目光“待高卿痊愈之后再执掌六军,如何啊?”

  表面上是与之商量,但高仙芝怎么可能拒绝,自然是欠身应诺。

  得到了天子的支持,杨国忠的一双眸子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,兵变之后,重返政事堂不说,手中还掌握着长安新军,今后还有谁能威胁到他的地位?

  突然之间,秦晋的眼前灵光一闪,又想到了一个更为关键的问题,这也是他一直忽略的。

  表面上看,天子的安排是为了之上长安各军,不使任何一家独大。但跳出长安这个圈子来评判,难道就没有防备哥舒翰的意思吗?

  要知道,长安兵变持续了七天以上,陇右兆州的策军都能从百里之外赶来,潼关距长安不过是朝发夕至,哥舒翰却没派回来一兵一卒,这能不让多疑的天子心生芥蒂吗?

  如果所料不差,只怕李隆基接下来还会有所动。

  但这些动对与武军无干,秦晋也就不愿插一脚进去,袖手旁观成为上上之策。

  秦晋主动求去,极大的减轻了李隆基的压力,甚至对武军也不似先前那么着意紧张,只要这些惹是生非的世家子们都离开长安,就不怕他们翻了天去。

  李隆基当然不傻,他敢于将武军与秦晋一道都派到冯翊郡去,自然是有所依仗。武军七成以上的兵员出自关中世家,其中绝大多数,族人家眷都在长安,放了他们出去,就好比放出去的纸鸢,尽管飞得远,只要将其族人家眷尽握手中,就等于攥牢了拴住纸鸢的丝线。

  勤政楼中,天子和高杨两位重臣商议扩充长安防备,便议论了整整一个时辰,将秦晋晾在一边,似乎已经把他遗忘了。

  秦晋非但没有受到冷落的感觉,反而乐得置身事外。他现在对长安上下已经厌烦到了骨子里,从天子到芝麻绿豆大点的官员,共同形成了一潭深不见底的烂泥漩涡,刚刚从

  请收藏:https://m.dyxs123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